罗源湾之窗

查看: 1892 | 回复: 0

发表于: 2021-4-23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8b728bf4bf473d736b3dc1a18cccced7.png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一切能力和习惯。人固有一死,而围绕死亡而进行的遗体处理、怀念、祭奠等一系列礼俗活动构成了丧葬文化的主体。由于受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社会伦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西方传统丧葬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01中西“生死观”的差异

87b402d9bff46d5fae484bd3db2452c6.gif
人类祖先很早之前就产生了灵魂不灭的思想。中国的“死亡文化”是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儒家认为死者的灵魂附于神灵,神灵供奉于祖庙,土生土长的道教带来了关于阴间地府的观念,印度传入的佛教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对于兼容并蓄的汉民族来说,宗教思想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如驱鬼安神、念经超度等交杂出在丧葬过程中。
0d3c17210bd56e16f0f59af4e28c8f58.png
7c81a0bb353a95405e90deb819b35c1a.png

中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对于大自然的依附现象十分明显。面对人类自身和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无法获得科学的解释,产生了灵魂不灭的思想,出现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人死就是“三魂七魄”离开了肉体,去了阴间过着和阳间类似的生活。但他们和人间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主宰人的旦夕祸福。认为人的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方面,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中国人相对比较轻视灵魂的安抚,而更加注重死后的物的生活。文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

a38553a53d434cad33c27844dde4dac1.png
西方哲学中认为世界是二元的,宇宙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真界,属理念世界,只有心灵才能洞悉;另一种是感官界,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靠着人的感官神经便能认识。真界是永恒的,是不动的;感官界是无常的,恒变的。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中,基督教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分别独立存在的。

e96a60c7fad2f8313324f6d459df75bb.png


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灵魂学说的一部分,意在培养人们对上帝的宗教感情,净化其道德情操,坚定基督教轻尘世、重后事的生死观。《圣经》中讲人类都是罪人,是由人类的第一对祖先——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警告,而偷吃伊甸园的生命和智慧的禁果,得罪了上帝,故罚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都要受苦,这就是人类由第一代祖先遗传下来的“原罪”。基督教认为与生俱来的原罪加上人的邪恶本性破坏了人与上帝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由此造成了人类的一切苦难。要修好与上帝的关系,基督徒必须克服人性中的罪恶、克制人的欲望,要活得像神一样,用一生做善事,追随真理来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同时,圣经要基督徒相信肉体的复活和不朽,使他们不惧怕肉体的死亡。死意味着尘土归于地,结束了世上的劳苦,回到天国永远的家乡。因此对基督徒来说,死亡是一条通道,它属于尘世的生命但同时通向永恒的生命。他们会更加重视灵魂的安抚,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02
中西社会伦理的差异




d7b7442062777ba1874edcf3b52e27f0.png
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决定了家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根基,而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封建宗法家长制使得家族主义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家族主义精神的实质就是强调家族利益至上,十分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伦辈分关系为纽带的人伦辈分关系。家族主义精神在家族内体现为“孝”。“孝”的基本含义是“事亲”。《孝经》里面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概括来说,“孝”包含事生和事死两个方面,而在事死方面而尤为重视,因而出现隆丧厚葬的礼俗。《荀子·礼伦》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世事如生,事亡如存。”孝道最初形式是强调对祖先的祭祀,是怀亲念祖,早期的孝道观念和行为则更多的是观念祭祀父母。通过对丧葬礼仪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孝观念是其中的主要脉络。比如初丧礼仪中搬铺仪式、沐浴更衣仪式、饭含仪式、覆面仪式、招魂和送魂仪式等都包含有孝经之意。比如哭丧,既是对长辈去世的哀痛之情的自然流露,又是孝的体现,也是子孙后代塑造“孝男孝女”光辉形象的需要。死者葬后,还会定期举行些活动和仪式,以维持与死者的关系,同时体现“念祖怀亲”的孝道观念,因此产生守孝、服丧、扫墓、祭祖等等葬后礼仪。
        
c4f000fac670371e9ca36c6bd73e22e6.png
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疆域狭小、濒临海洋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以稳固的家族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活动难以进行。而以个人为主体、以业缘为纽带的经济生产方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他们政府自然的空间,在长期的扩张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主张个性,强调个人价值、注重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成为西方社会伦理基本精神之一。
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简丧薄葬,重在安抚灵魂。特别到了现代,在美国西海岸和其他一些沿海州,遵循死者的生前爱好和个人意愿,葬礼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比如喜欢赛车的人死了,亲人就把其棺材做成赛车的外形;老水兵死了,亲人干脆把灵车弄成巡洋舰的外形;葬礼也渐渐离开殡仪馆和教堂,把追思会带到家居、山上、海边、空中、海洋;葬礼上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哀乐,取而代之的主要是死者生前最喜欢的音乐等。


因此,中西方丧葬习俗作为各自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各种本土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丧葬习俗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种习俗都已呈现出许多现代特点,并出现交融。


END
                                                                                              图|网络
文|苏梓荧

                微信图片_20210607103244.png
4cc034e6c9ae611ae5d5971cf1f18dd5.png
0d3c17210bd56e16f0f59af4e28c8f58.png
0d3c17210bd56e16f0f59af4e28c8f58.png
87b402d9bff46d5fae484bd3db2452c6.gif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289 | 回复: 293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4-6-16 09:57 , Processed in 0.2571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