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之窗

查看: 12141 | 回复: 6

发表于: 2012-3-9 1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罗源湾之窗微博:可是你的微博里面有个骚包男……好像是那个老板的样子……

来自 午夜蛐蛐 的新浪微博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发表于: 2012-3-9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nEO_IMG_1.jpg
nEO_IMG_2.jpg
nEO_IMG_3.jpg
nEO_IMG_4.jpg
nEO_IMG_5.jpg
nEO_IMG_6.jpg
nEO_IMG_7.jpg

       罗源古刹万寿寺,原名福州小云峰院,置于唐,盛于宋,眠于元;复于明,续于清,微于民;而又兴于今,历经一千一百一十七年风雨岁月。

  唐朝大顺二年(891),道元禅师创建;宋朝熙宁七年,铺砌殿前石阶,宣和六年,铺设通外石路;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天启三年再重建;清朝嘉庆二十四年重修,道光年间毁于火,同治六年,于原址后十米处重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正梁上有墨迹:“清同治六年荔月后路李华宝喜舍大杉木伍拾根重建”。时下,世量住持壮心睿智,继往开来,精谋划,兴土木,恢复旧制宏业,重振古刹雄风。
  万寿寺者寺万寿,千年钟之钟千年。其乃莲花之国,慈航之津,福音被万里;此则禅那之乡,般若之地,梵曲回千声。人道是,驾雾而御风,作一苇而杭也,历尽沧桑,屡劫屡盛,如今佛灯照天,祥云绕殿;君不见,萃文以聚圣,施三乘以度焉,传承衣钵,且古且新,尔后声名播外,兰若凌霄。
  古往今来,万寿古刹高僧辈出,佛禅文化影响深远,有如寺前源起之九溪水,流经半个罗川,汇于泱泱之东海。古往今来,万寿古刹规模日增,禅院景观更具特色,飞锡云僧捧钵至,游人香客慕名来。拜佛论经者有,休闲观光者亦有;西装革履者有,芒鞋藜杖者亦有。登临古刹,景观纷呈,目不暇接,而予独爱其“二绝、三古、一新、两个不新古”。
  二绝者,一曰佛印遗踪,二曰三唐茶韵。佛印大师云游住锡,唐朝茶树依然萌芽。——此不称古,天下无古;此不叫绝,何处为绝!正是:佛印来过,八闽第一;唐茶还在,四海无双。
  北宋熙宁七年(1074)三月,四十三岁的佛印大师,云游罗川万寿古刹。古刹石阶两侧有刻为证,右曰“熙宁七年甲寅三月”,左曰“佛印大师舍银十贯……”。佛印之驾临,为万寿禅寺增光添彩,留下万古佳话。以至于今朝,吾曹登临古石阶道,皆放慢放轻步伐,以示对大师之景仰与怀念。
  佛印(1032-1098),法名了元,佛印为宋神宗之赐号,故又称佛印了元,江西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俗姓林,字觉老,三岁始学论语,五岁诵诗三千,稍长精通五经,乡里称之神童。十九岁,通过宋朝所规定的官府考试,正式剃度为僧,初入庐山开先寺,后又入庐山圆通寺,此后,历任江州承天寺、丹阳金山寺等八九处禅院的住持。《续传灯录》《禅林僧宝传》《建中靖国续灯录》等古代重要文献,均设立“了元”专门章节,介绍佛印传略。
  佛印大师学识渊博,涵容三教,有“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之语。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诸如苏轼、苏辙、黄庭坚、周敦颐等等,均与之游,与之善,常以章句相酬,留下万千趣闻。即便今天,佛印幽默之风采,依然为山野水涯所津津乐道;佛印精美之禅诗,在各种媒体上依然有着很高的出镜率。
  佛印之号,乃熙宁初年皇帝所赐。换言之,熙宁之前,无佛印;直至宋亡,佛印并无二人。皇权威严,无敢犯焉。清以后,方有妄称佛印者。可以断言,云游万寿寺之佛印,即宋代高僧佛印了元。
  唐代茶园,傍于寺后。虽残半仅存,然遗风依旧。千年仙树,令人景仰。小云寺茶,古已著称,明朝以前,即为贡品。古书曰“(万寿)寺旁山有茶”,谓之“罗源茶品第一”。于此啜茗,风雅趣事,官人骚客,以之为快。清朝进士林长存,拜访万寿寺,有诗曰:“客来七碗茶风发,不浸龙皮晚亦凉。”是茶,乃岩茶。其味,醇且久;其气,清而飘;其色,浓时如琥珀,淡时若岫玉。春宜利湿,夏能消暑,秋可润燥,冬作祛痰。小啜一杯,满唇余香;再斟一杯,喉开肺舒;三四杯者,胸清目秀;五六之后,堪笑陆羽未到此,茶神名分原是虚。醉翁之意不在酒,卜三其心但有茶。登临古刹,岂能忘焉!
  三古者,古桥、古井、古塔。桥名已了桥,建于宋,桥上有石刻。桥一端,纷纷扬扬通尘世;另一端,幽幽寂寂向禅院。桥下忘情水,呜呜咽咽淌;桥上好了歌,飘飘渺渺吟。咫尺天涯,此桥为证,退半步红尘滚滚,迈一跬禅林清清。人在世上走,难免有忧愁。古有传闻,已了桥能驱除烦恼。莫道白发三千丈,春水向东流,纵有寸肠千千结,吴山点点愁,已了桥上走一遭,心静如月照溪头。
  井号龙涎井,与寺同岁。堪舆家论风水,必辨山势勘山向。山走龙脉,水随山转,龙脉所在,必得好水。龙涎井水,饮者极品。啜之无味,久而生甜;含之于口,清气流畅。暑不升温,冰不觉寒,春夏秋冬恒之;旱不枯减,雨不增溢,阴晴圆缺常之。既是龙涎,必有神效,人谓之老者益寿,少年明智,田夫以解乏,村姑以养颜。岐黄世家见之,称为有根之水,以煮万寿寺山茶,诚乃绝妙之班配。
  塔是云袭塔,为云袭禅师葬骨处。云袭禅师生平,已无可考。其塔规模,令人震撼,在八闽僧人葬骨塔中,真可谓叹为观止。前伫石桌石栏,旁蹲石龙石狮,中立石碑三尊如门,可开可合。碑文曰“鼎云袭禅师寿塔”,文两边是纹饰和塔联。从碑文推测,塔约建于北宋大观二年戊子(1108),距今约九百年。塔在青山环抱中,背靠崇岳,面望平峦,来沙苍劲,出水从容。一年四季,山花谢荣;一日之内,鸣鸟来去。云雾浩茫,如纱如浪;风月朦胧,如诗如画。
  一新者,九曲廊,也称过雨亭。廊为新建,迂回曲折,颇具江南园林风味。这里,可晴可阴可雨可风,宜棋宜茶宜诗宜禅。若得清闲,悠然而坐,恰得一个爽字:置一瓮春茶,寻两个对手,磨半晌儿时日;牵千军兵马,度万里关山,争八九格楸枰。予曾为此景撰联,曰:“盘行卅一再添一,壶煮卌三犹有三。”上联扣棋,下联扣茶,平仄得体,不露风声,以为得意之句。此处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者,是众多的楹联。联语机警,理趣横生,读之,虽不敢言“三月不知肉味”,然“又得浮生半日闻”,是实实在在的。
  两个不新古者,筼筜谷和半岭松也。之所以称为不新古者,是因为古代本有此景,中途却遭破坏,而今又得恢复。道古并非古,说新亦非新。筼筜谷之名,取自清朝林长存七律《万寿寺》中名句:“一坞浓柯罗贝阙,半岩修竹胜筼筜。”古刹山门,竹林繁茂,喻之筼筜谷,贴切之极。竹与禅,理多合,心空、身正、节守是也。故古代佛子、君子均爱竹,都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此君”成为竹之雅称,可看出其于佛儒文化中之地位。面对修竹,理应自省:心如何,身如何,节如何。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心中有禅,物物皆禅。养性,悟道,无时无处。
  禅寺以北,马鞍山上,万亩松林,颠连起伏,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风忽起,先一枝摇动,再一树摇晃,继而一片摇荡……最后翻滚呼啸,如雷似浪,沸沸扬扬,一浪高过一浪,一声紧于一声,禽见之逃命,兽闻而丧胆。风乍止,松亦止,归于平静,归于寂寞,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这时,倘若人恰临其境,会觉得非常的无奈,非常的无助,非常的无望。这时,倘若人就是松,会作如何的感想呢?会作如何的反应呢?会作如何的表情呢?人性是多么渺小和软弱的啊,既无力御于外,也无力守于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古人的话,铁定是一句禅语。未曾经历者,不会理解,即使理解,也未必透彻。然而,这半岭松涛的演绎,刹那间就阐释得淋漓尽致。
  然而,又一想,倘若松即是我,风亦是我,那么,我还是我,我不是我;那么,无所谓动,也无所谓静。倘若松还是松,风还是风,那么,松不是风前之松,风不是松后之风;那么,有所谓动,也有所谓静。站在松大夫前,吾思之良久。
  三天前,世量上人相邀,我等诗友十余人访万寿寺。会间,论道谈诗,问禅评儒,己见各抒;宴上,交觥错筹,唱诗助兴,主宾皆欢;午后,拜殿礼佛,寻古赏景,心境怡然。临行,上人嘱为诗文,以资记念。余已作联十、诗十五,兹再作此记,以求圆满。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罗源湾之窗的微博
发表于: 2012-3-9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到底在哪里照的

来自 午夜蛐蛐 的新浪微博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发表于: 2012-3-9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发表于: 2012-3-9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午夜蛐蛐:在罗源县在白塔乡小云村东北

来自 罗源湾之窗微博 的新浪微博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凡眼
发表于: 2012-3-12 20: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的地方很幽静的庙宇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ooo
发表于: 2012-3-30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1、这是卜三先生的文章,转载时应当标明作者,表示尊重,标明出处,避免侵权;2、没有通过作者同意,不能修改文章。卜三先生的标题是“万寿寺记”,怎么变成“罗源万寿寺”,这是不允许的。“记”是一种“体”,去“体”,标题不庄严,与“寺”不匹配。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968 | 回复: 5218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客服中心
X

客服咨询

站长 管理员 技术部 市场部 旺旺客服

客服热线

13799315700

微博收听

官方微博 腾讯官博

客服微信

luoyuantv

工作时间

8:30 - 23:00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4-5-8 00:15 , Processed in 0.27852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