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之窗

发表于: 2021-6-19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 中国金长城传媒奖  湖南最佳新锐自媒体
✿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   每天接收精彩文章


生命的最后旅程

浅谈湘中地区的殡葬习俗
文|李玉峰

谈起这个话题谁都会心情沉重。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人类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另一些生命离去的悲哀。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是偶然的话,那么,死却是一种必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不论你身份贵贱,死总会公平而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应对死者履行殡葬义务,陪其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葬礼是人生的最后一次谢幕仪式,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首先,养老送终体现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孝,孝为百德之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孝对于一个人乃至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不懂孝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一个不讲孝的民族,是道德残缺的民族。其次,殡葬习俗具有凝聚群体的作用。葬礼过程成为一种感情交流的方式,加强了大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增强家族凝聚力和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最后,殡葬习俗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吊唁是亲友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同时更是人们总结逝者一生,并用其遗志、精神激励后辈的一种形式。

0f50e9d3628e45a7507a80c27938ec51.jpg
本文配图《湘中农村》,作者均为朱旭东
自从改革开放后,政府权力逐渐淡出农民的私人生活领域后,农村的殡葬活动却不断偏向,并逐渐演变成一场仪式众多、迷信味浓、花费巨大的攀比行为,大家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葬礼的内涵。
数十年来,我回老家参与了很多逝者的吊唁和送葬活动,有亲人的,有朋友父母的,也有周边乡亲的,但对当地殡葬习俗一直不太了解,一是觉得很繁琐、太讲究,自己嫌麻烦。二是觉得全程掺杂了太多的封建迷信内容,不屑于去了解。正因为不了解,我也无法说清哪个环节的利弊。待到家里亲人或老人去世,别人怎么说,自己就只能怎么做,亦步亦趋,整个殡葬活动全程都是被进行的,也没人敢说不,否则就会被别人说闲话,背着骂是不孝子孙。我问过很多家乡的朋友,他们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最近几个月,我回老家花了很多时间去走访当地老人和平时帮忙办丧事的人,对我们湘中丘陵地带的殡葬习俗进行了大致了解(各地或有细节区别)。我无意宣扬陈旧的殡葬陋习,本着先了解后评判的原则,所以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一一赘述家乡的殡葬过程。

d10ffdd316c1f7423c2ca7de5b4e30f4.jpg
一、送终
老人过世,讲究的是要有子女在场,看着老人死去,这就叫为老人送终。如果一位长者,由于生急病暴病而死,或者患慢性病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其子女一个都不在场,人家就会议论:一是称此长者无福气,连送终的人也没有;二是要议论他的子女不孝,老人死去都不知道,并把没人送终视为不吉利。在此风俗的影响下,所以一般人家在老人病危期间,子女们再忙也要守在老人身边,直到老人过世。凡遇到这些子女,人家就会议论说他们是孝子孝孙。
当地对老人断气的时辰也有讲究,根据老人的生肖,忌讳在两个时辰断气,否则对后代不吉利:猪犬羊生肖的忌卯晨时,牛鸡猴生肖的忌酉戌时,虎马兔生肖的忌子丑时,龙蛇鼠生肖的忌午未时。所以后辈们会在忌讳的时辰采取喂参汤或茶水来“吊气”。还有种迷信的做法:将一本老黄历书或一块银元放在老人的手臂搭脉处,说可以让老人脉息不断。以上做法我是听一老人说的,我也经常看到周边乡邻请教他此事。我笑着问他是否真有效果?他说:有时管用,但不全灵。这大概也就是迷信之说纯属巧合。如果真要是在忌讳时辰断气,后辈们还得采取补救措施:事后需要去周边乡邻一百户人家逐一讨米,每户米的数量随意,但一定要凑足一百户,然后将讨回的米煮成饭吃完。在当地习俗里,吃百家饭能消灾解难,以求百家的祈福。
大凡到了真正的弥留之际,老人往往还会对很多事情放心不下,或者是哪个子孙至今未娶,或者是哪个晚辈在外未归,或者是遗产的处置和分割没说清,或者是自己想葬在哪里等等。当老人生命体征越来越微弱,有时昏迷半天一天,又长叹一声清醒过来,饮食是完全咽不下了,单纯依靠点滴葡萄糖或输氧维系生命。这个时侯,家里就要通知远在外地的晚辈们抓紧时间回来送终。当一家人围在床头,等着临终的嘱托,等到老人终于将后事交代完毕了,出门在外的亲人也赶回来了,这老人也就两手一撒,真的走了。人死如灯灭,尸体渐渐冷却下来,女眷们拼命的嚎哭,男人要为逝去的亲人赶紧放一挂鞭炮、烧点纸钱送上一程。   

8aa50018f68a2381a7e08a732091d649.jpg
二、报丧
在我们老家,哪个毛头小伙子走路风风火火,甚至差点冲撞路人的,熟悉的朋友总要戏谑的开起玩笑:“你去报丧吧,咯样急,怕是要抢孝帽子戴。”被取笑的照例会回话调侃:“可惜你是娘死爷不在,想戴孝也冇得哩,耐烦等几年,帮我戴算哩。”这形容的就是报丧人心急,因为死了亲人,心情本就悲痛,而且要尽快去告知必须到场的亲友来帮忙料理后事。
报丧人一般是直系后代,报丧的顺序是先报本家,再到主要亲戚各家及周边邻居,一般的亲友也可以委托帮忙的朋友代为报信。如果遗漏了哪家亲戚没去报信,那家人会认为是孝子瞧不起或不尊敬他们,可能会由此生隙:一是不会来悼念及参加所有的丧葬活动,二是从此之后、两家有可能互相生疏不通往来。报丧人见到所有的亲友必须双脚下跪,行叩拜礼,不论天气,不论场地,哪怕是泥泞的路上,孝子亦需下跪,否则会被认为对别人不恭。
主要亲戚和家庭长者得讯后很快就聚拢过来,一起商定丧葬有关事宜,并请地生(即风水先生)根据死者断气时辰和所有亲人的生辰八字,算好盖棺时辰,选择墓地,决定出殡日期。出殡日期快的大约5-7天,慢的有等半个月甚至更长的,遇上凉爽季节还好,碰上三伏天,可将活人磨得半死。
三、报庙、请水、入棺和盖棺
当地人认为,人刚死后,鬼魂暂在土地庙中栖身,由长子端着灵位,由和尚敲锣打鼓前往土地庙报庙,燃香点烛,鸣放鞭炮,焚烧纸钱,用三牲和酒祭祀,并由和尚做一阵报庙法事后才能回来。现在农村很多山坡边建起了土地庙,平时偶尔看到有些老年人会去烧香祭拜,我一直不知道土地庙还有如此重要作用。
接下来去附近某处“请水”。和尚带着孝子去附近有水的井里或河里取水,念经祭拜,这个仪式很壮观,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随行,孝子队伍浩浩荡荡,一般要饶行一圈不走原路,据说,逝者的年龄有多少岁,孝子就要取多少瓢水,当然不一定每瓢都是满的。“请水”回来,请专人给尸体沐浴、换上寿衣寿鞋等。我们当地抹尸只是一种走过场的仪式,并不需要真正给逝者擦洗干净,并且遵循“七上八下”的规矩,持三尺新白布蘸用 “请来”的水为逝者沐浴,上身七下,下身八下,并不多抹。寿衣件数必须成单,如果衣穿五件,裤则三条。装束时,逝者的身体关节开始僵硬,据说亲人在一旁带感情地呼唤,逝者的关节就会变松软,便于装束。接着移尸到一宽木板上(一般都拆下自家门板),覆以寿被后,亲人将逝者睡床上的稻草或床单、穿用过的一套服装拿到屋前路上烧掉,据说是死者在人间有了罪孽,必须点火烧掉,才能去阴间享福。
接着是入棺。棺材内垫上石灰,将逝者抬入棺材。地生将遗体放正,让逝者右手持一把白纸扇,左手握一饭团,口含米粒或银制品,然后盖上寿被。寿被也有讲究,若逝者为男性,覆红色寿被;女性,则覆绿色。这些殉葬品是让逝者在阴间防饥饿和寒暑的。入棺后,棺盖暂时不闭合,一是地生“算定”的时辰未到,盖棺时间不能与亲人的生辰八字相同,按当地说法,若相同,就会将生魂封进去,即中煞。二是等待远方还未归来的亲人看最后一眼。
盖棺,这是丧礼中最神秘的一幕。仪式开始,和尚穿法服,孝子净手到位,鸣炮、动哀乐、焚香化纸,所有亲眷大声嚎哭,礼生读诵诰文,和尚诵经焚诰文。礼生读诵痛章文表一套,和尚诵经焚化痛章,如此再三,和尚诵读经文,请来诸天大佛、前人师祖,念动护身防煞经文。死者亲眷凭棺看望亡人最后一眼,并且要大声哭喊,把死者的灵魂喊出来,否则将被永远封盖于棺木之中,不得转世。哭时,不能将泪水滴落在棺材里或亡人身上,当地人认为,棺材里一旦掉进眼泪,死者奔赴黄泉路上会有牵挂,行走不快。在预定吉时那一刻,准确地封棺扣盖,用竹梢把棺木四边的隼口栓牢加固,再用桐油和石灰密封缝口。

419b2ea347c79116b5b8ced521b65684.jpg
四、哭丧
对长辈去世的哀痛之情既是自然流露,又是孝的体现。在整个丧礼过程中,晚辈们竭力宣泄内心的哀痛之情,其中将悲痛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深切的就是哭丧。当老人去世后 ,其亲人都会痛哭流泪,哭得越悲伤,就越能表现对死者逝去的悲痛。高龄老人或长辈过世,女性在场一见老人断气就要放声大哭。这种哭由老人的女儿哭,儿媳妇哭,如亡者是男性,还有其妻哭。哭丧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哀悼和悲痛;二是以哭声惊动左邻右舍,表示家里死了人,人家就会闻声而至,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安慰。
以前的哭丧和现在不尽相同,以前的哭丧大多数发自内心,因为过去的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生中受尽了各种苦难折磨,一旦遇到父母或丈夫的过世,她们的哭丧就会联系自己的悲惨遭遇,趁机悲哭一番,以发泄胸中的苦楚,她们的哭一般都是如诉如泣,悲悲切切,涕泪俱下,即使是对吊唁者哭,也是十分悲哀的。现代人哭丧就不同了,有少数年轻妇女对生活苦楚毫无感受,即使亲人过世,一般只会干嚎几声,打雷不下雨,嚎给活人看,有的甚至干嚎都不会。为了体现丧礼的悲切气氛,有的人就会花钱请人哭,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逐渐就有了专业哭丧队伍。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大可不必。

五、守灵
守灵也叫守丧。入棺后,灵堂已经搭建起来,七色幡旗在大门外插着,高音喇叭不断播放着悲哀的曲调,现在甚至都有特别录制的哭灵段子。在等待出殡的这段日子,是需要孝子们守灵的。守灵的要求在古文中描述为“寝苫枕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离开灵堂,白天披着孝衣,晚上就睡在灵堂,有人来吊唁,随时要跪拜答谢。这个叫做有孝在身,不但要不苟言笑,而且遇到任何生灵都要磕头谢罪。传说即便在路上遇到一只狗,也要磕头,表示先人故去是自己的不孝,当然现在不兴这一套了。
六、做道场
做道场,原指佛教颂经、行道的场所,后来引用为在民间丧事中的殡仪法事。所谓“三师六道九和尚”,是做道场需要的人数。现在道士和“师公子”(即巫师)已经不多,丧事大都请和尚做,另请两个吹唢呐和两个敲锣打鼓的。做法事之前,和尚要根据一个日子来决定法事的繁简程度,这个日子便是“撞七”,是指从逝者去世的这天开始往后推,以七天为一轮,看能不能撞到一个月之中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果能撞到,法事便是最普通的,否则,就必须多做几项法事来超度。“撞七”的说法各地不一,也有说是与农历每个月的初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这几个与七的日子有关,如果在这几个日子去逝的人算是“撞头七”,迷信的讲法是逝者去了地下要受折磨,也要增加做法事来超度。不同的版本有时相互矛盾,孰对孰错谁都无法论证,反正和尚说了算,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收费。
道场的场地一般设在堂屋中,用白布、白花设成灵堂,两边贴上挽联,柩前立灵牌,点长明灯,四周墙上悬挂“十殿冥王图”。和尚穿上法衣,拿着朝剑、醒木,下跪作揖,孝子孝孙披麻戴孝在后面下跪。和尚念念喊喊、哼哼唱唱(具体喊唱什么内容真的不太清楚),有时画符挽诀,有时铃声当当,有时锣鼓齐响,有时鞭炮震天,整个道场充满悲哀神秘的气氛和销烟火药气味。根据主家经济状况,决定开路规模。开小五方路叫做小斋,小斋为24场(和尚做法事分24个小段,每段为一场),道场做到上“开路表”为止。开大五方路叫做大斋,大斋为48场,其中有放烟火架、放洋灯两大法事,道场做到“迎灯绕馆”为止。三天大路,道场做到“转经拜忏”为止。其主要活动有:首先开路,即为亡灵开通上西天之路;再到三天门下祷号,将亡者的天号、地号、年月日时辰号一并祷告上苍,并将所有快降生的生灵祭开,即在整个道场仪式没有结束之前,不能让他们生下来。具体内容旁人基本听不清,我倒是听懂了这几句:“天上的岩鹰莫落地,地下的鬼神不能现身,不能进灵堂。”和尚把整个灵堂全都封闭起来,接着拜神龛,请告家主菩萨,即禀报死者的生辰与死辰,请家族宗神接纳新亡魂灵,再拜西天佛祖,孝子孝孙在和尚带领下祈求诸神保佑死者亡灵,动用所有乐器,鸣炮举哀,全体男女大放悲声。此后有洒扫坛场、请神、念文、荡秽、封柩等活动。如果亡者是女性,还有 “破盆洗产,过艾蒿桥”之类。在这些活动中,全由和尚领着道徒打鼓吟唱,一人唱众人和,声音凄凉流转。

七、演出
现在流行把丧事办成喜事一样热闹,所以都叫白喜事。在农村,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而且愈演愈烈,请中西乐队过来吹吹打打仅是标配,有的会同时请几个西乐队过来吹打,类似于娱乐节目PK。请几支舞龙舞狮队过来助兴也是常态,乐队和舞狮舞龙的要持续数天,一直到出殡送至金井眼(墓穴)才算结束。只要不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还要请文工团来搭台演出,台上灯光闪耀,台下人声鼎沸,犹如开演唱会。什么歌曲都敢唱,譬如《好日子》、《死了都要爱》、《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等,反正越火爆越好,哀伤完全被混闹代替。丧礼中,我每次最反感的就是听他们唱《好日子》,别人家都死人了,你还在煽情地唱道:“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哎,今天是个好日子……”真损德!
还有唱二人转的,一男一女在台上相互调侃,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但是却把台下的数百名男女老幼逗得开怀大笑,如若不是挂在台中央的遗像,真看不出这是在办丧事。

985985d4ecc85389443a92ef6ac8f250.jpg
八、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分两个部分。
首先,总结逝者的一生,一般由礼生或村干部主持。主持人依照祭祀者的口气,将逝者生平经历用溢美夸张之词变成基本押韵的句子,一句一句念或唱出来。记得还在我小时候,当地逝者的追悼会都是由大队书记主持,书记的每次追悼词最后都会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某某(逝者的名字)的死重于泰山。追悼的时间有长有短,取决于逝者生平的工作经历和在当地的口碑。
其次是家祭,顾名思义,就是孝子孝孙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向逝者的一次汇报,一般由逝者的长子一一宣读。时间长短取决于孝子孝孙的人数以及工作经历是否复杂,家中人丁兴旺的,家祭时间持续几个小时。
追悼会全程,孝子孝孙必须披麻戴孝下跪于灵前。

九、出殡
到了地生算好的出殡当天,待所有吊唁者和逝者亲属早餐完毕,就准备出殡。
出殡时,和尚做最后一朝法事。末了,抬重的(精壮劳力12至16个、把棺材抬至金井眼的人统称为抬重的)选几人分立棺材四周,由一个发问,众人齐答,每答一句,抬重的在棺盖上齐拍一下,震声如雷,似乎是在赶走煞气,又似乎是在壮胆,最后在齐齐一声“走”的声音中,手托棺材迅速抬出灵堂,随即灵堂里的孝幔撤走。棺材必须由众人用手扶出大门,不能触及门框门槛和地面,否则家里会大不吉。抬出大门后,大门两边所有祭奠的横幅和设施迅速撤掉。棺材抬放到棺柩上,把大小柩杠栓好,上盖一床被单,所有孝子跪叩,气氛紧张、肃穆。时辰一到,和尚手端水碗,念完咒语,抬重的齐声呼喊“起”,众人将柩杠上肩,鞭炮鼓乐齐鸣,女眷齐声大哭。举花圈和祭曲的在前开道,舞龙舞狮的边走边舞引领。一个孝子(也有指定为大女婿的)抱灵牌(逝者遗照)带着所有的孝子孝孙走在灵柩前。在灵柩前,还有一人沿途抛撒纸钱,意为用钱买路,打发众“野鬼”,使灵柩顺利通过。灵柩之后是女眷一路嚎哭,锣鼓班子、管乐班子在后面一路吹吹打打,还有送逝者一程的亲戚朋友,排场大的或者生前人缘好的,这队伍前后能够延伸数百米,颇为壮观。为了体现丧礼排场,不论下雨下雪天气,出殡线路不会选择近路,都会沿公路绕一个大圈,位移虽近,但距离一定要远。全程鞭炮烟花燃放不断,灵柩经过的路段,沿途的居民也会放一封鞭炮给逝者送行,孝子照例要磕头致谢,有专人回敬一包香烟或毛巾等物品给送行的。抬重的一路奔跑呼喊,柩行如风,每遇坡坎,吼声不断,蜂拥而走。灵柩中途不能落地,逢山爬山、逢水过水,遇到妨碍通行的树木或者其他障碍,照例可以砍掉、推开,每遇险阻,抱灵牌的领着孝子一溜儿跪在灵柩前的险绝处,待险情解除再继续前行,直奔地生选址并已掘好的金井眼。
灵柩送到金井眼旁,所有的孝子将孝服脱掉,抱灵牌的孝子将灵牌翻过来,将照片正面对着自己的身体,由一个吹唢呐的陪同,按出殡线路原路返回。照片翻过来据说是带回家的只有老人的相片了,表示不将魂灵再带回家。其他人可以抄近路回家,抱灵牌的一定要原路返回,据说是替老人的最后一程收脚jiang(足迹的意思),否则就会丢魂。
大部分人陆续回家,剩下的就是地生的事了。地生需要根据金井眼选定的方向,检查挖掘的是否周正,然后指挥抬重的将灵柩放入井中,用罗盘校准摆正位置,最后大家瓮堆起坟。

a8069741ab077be26b3246e3f490af0e.jpg
十、烧灵屋
灵屋也叫冥屋,相传起源于三国:周瑜作古,孔明梦见他披发仗剑呼喊:“还我荆州!”孔明自此胸痛不宁,乃召工匠作一纸扎荆州城与祭文同焚,是夜即心静神安,从此民间渐有此习。灵屋是纸扎师傅用彩纸、竹篾扎成的房屋模型,高则两三米,低则一米,供死者到阴间享用。这房屋的式样当然取决于纸扎师傅的手艺,但口耳相传的大体程式还是较为固定的。照例的故旧民居的形式,有晒台有天井,一般是房屋前面有台阶,后面有花园,花园中有金山、银山。豪华的能够扎成两进,花园后面带着生活使用的杂屋间,鸡鸭牲口就齐备了。还有扎成三进九厅的,那就连仆人、戏班子也扎进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纸扎师傅也在与时俱进,在这灵屋中增加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电脑、苹果手机等电器,还有豪华汽车等交通工具。还听说过有孝子为亡父扎二奶烧的;也有孝子为喜欢打牌的亡母扎牌桌烧的,为避免出现三缺一的现象,甚至连三个牌友都扎好了。说实在话,有些纸扎师傅的手艺真的很棒,一栋栋灵屋就如同美轮美奂的精致工艺品。
出殡以后,择一平坦地方,将灵屋抬来。和尚请起亡灵,子孙跪拜迎请,合着亲友送给亡者的大箱大箱的纸钱连同灵屋一同火化。烧化灵屋时,和尚不断地敲锣打鼓,以赶走来抢夺冥钱的孤魂野鬼。据说灵屋连同这些东西,经和尚做一定法事后焚烧,到阴间便都成了真的。死去的人在阴间就可以住豪宅,花大钱,呼奴唤婢,甚至用电脑写文章、用手机打电话,聚古今之富有,过神仙日子。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当地殡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有很多的细节没有详列出来,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办丧事,最多请个唢呐队,吃点便饭,淳朴的乡邻互相帮忙,丧事隆重而简朴。现在不同了,在农村往往是一家死人,全村举丧,丧葬事宜的办理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由村干部全程参与丧事活动,办一次丧事的花费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元。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有能力把丧事办得奢华了。其次是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在舆论压力下,为赢得面子,满足虚荣心,而不得不贪求奢华办丧事,最后活要面子死受罪。
我和很多朋友都探讨过家乡的殡葬习俗,达成以下共识。

398f5e19cbeb6f09c34cd64422aa39c8.jpg
一、提倡厚养薄葬,反对薄养厚葬
“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不能等。孝顺老人未必就是让他们住上洋房别墅,天天吃山珍海味,身着名牌高档服装。厚养老人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孝顺也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子女是否孝顺,更多的体现在老人的心理感受上。因此,对于儿女来说,孝顺老人应时刻处在“现在进行时”,要立足现实,着眼当前,抓紧时间,尽己所能,真正把孝心化作孝行。哪怕是经常回家看看,送上一句问候,饭后泡杯茶给老人喝,陪着老人唠唠家常,始终让老人保持身心的愉悦,我觉得同样是在尽孝。
强调厚养老人,就是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老人对精神生活质量的渴求,把钱花在父母的养老生活需求上,让他们充分享受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做到物质生活富有,精神生活丰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不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整天让他们鹑衣百结,饥肠辘辘,无人问津,孤独寂寞,甚至对他们的日常起居、疾病痛苦和生命安危等都一概置之不理。
倡导薄葬老人,就是坚决反对在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只是为了给活着的人做样子看,给自己充门面、装孝道,奢侈攀比,大讲排场,上演虚假孝顺戏,花不该花的钱,甚至是比富斗富,本来自身经济就不宽裕,日子过得也紧巴,但为了显示孝顺而打肿脸充胖子,不惜债台高筑。

e1632687055f9de097d21701d454a4e6.jpg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老两口近八十岁,共有五个儿子,老头去世后,老婆婆身体不是太好,日常起居就由五个儿子家轮流赡养:在每家吃五天饭。有一次,其中一个儿子举家去外地亲戚家帮忙办丧事,一个星期未归。可外出的这段时间就有五天是由他们家赡养老娘,结果老婆婆走过来后,家中无人。饿了,老婆婆只好去另外一个儿子家吃饭,可这个儿子却说这五天不归他家管,拒绝了。老婆婆又分别去另外的三个儿子家,结果都以同样的理由被拒绝了。老婆婆饥饿难忍、气愤不过,喝农药死了。最后,每个儿子家出三万元、共计十五万元为老婆婆办了一场热闹风光的葬礼。真实的事情,并非黑色幽默,我听后唏嘘之余,半天无语。这样性质的案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或听到过,我不多作评判。
由上面的案例我想起去年去新疆喀什旅游,参观了香妃墓。之前,我一直认为乾隆皇帝最宠爱妃子的墓地一定会豪华无比,可看了之后大跌眼镜,里面其实极其朴素,朴素得我都不好意思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来。生前的宠爱和死后的冷清真的是天壤之别。其实香妃是很幸福的,活着的时候享尽荣华,死后还能知道什么呢,埋得再豪华也仅仅只是给活人看了。
二、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
目前,农村葬礼的封建迷信活动日益增多,花样百出,并呈弥漫之势。
1、人死后,马上就要请地生算时辰,确定盖棺、出殡的日子,选择风水好的墓地。
先说出殡的日子,就将直接影响丧事的成本,有的丧事要等十多天甚至更久才能出殡。不论多久,办丧期间,家里每天都要办流水席,花销实在太大,给子女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可这一切却都是由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地生来决定。一旦农民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开支用在丧事上,用来消费和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就相对变少,制约了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多农民家里在经历了一次丧事后,如霜打的茄子,家庭境况需要许多年才得以恢复。
再说墓地的风水,哪怕是同一个地生看的不同墓地,出的后辈既有兴旺发达的,也有家道衰落的,难道是这个地生平时水平发挥不稳定?还是地生本就另眼看人而择地?我一直认为,风水是福人居福地,你要是个有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个福地,哪怕不是一个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如果你不是一个有福人,给你一个风水宝地,你也消受不起,犹如摩托车上装个奔驰汽车引擎,不仅会散架,而且迟早会出交通事故的。从前有一个人,请了地生去看风水,在去往他家墓地的途中,远远看到墓地的方向,鸟雀纷飞,惊慌失措。于是他告诉地生:“咱们回去吧,这时候鸟雀纷飞,肯定有小孩在树上摘果,我们去了,惊扰他们事小,失手跌落下来就麻烦了”。地生听后回答说:“您家风水不用看了,像您这样的人家,干什么事都会顺利的”。这人奇怪,问为什么?地生告诉他:“您不知道吗?人间最好的风水就是人品!世上不是风水养人,而是人养风水”。
2、请和尚做道场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孝子们希望已故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与安宁,并且保佑家人兴旺发达。可这世上有灵魂吗?有谁看到过吗?
现在做道场少则一天,多则三五天,耗时费财。而且和尚哼哼唧唧念了什么内容,又有谁清楚?曾经有个朋友家办丧事,快天亮了,我看到做法事的和尚还在和几个乡邻打牌,我笑着问他:你通宵不睡,明天做道场还记得念的内容不?他白了我一眼,回答:念错了反正冇人晓得,怕么子!我愕然离去。
3、传统观念,人们大多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存在,现世中的人在逝世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人们在以现实生活为原型的基础上,为死者即将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做好准备。烧灵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经常看到这些精致工艺品被付之一炬,惋惜之余我就会质疑:孝子们烧如此豪华的灵屋,逝者能住上吗?折腾一番,大家无非都在制造一个谁都明白的谎言,犹如皇帝的新装,可没哪个敢像小女孩那样说穿。扎灵屋的人是为了获得匠人的工钱,和尚们是为拿红包且显示能通阴阳的神异,烧灵屋的子孙们是为了表示孝心,逝者在阴间即使住不上豪宅,起码知道在世间还有一群贤良孝顺的子孙们在想念他、孝敬他。因各怀目的,大家都乐意制造谎言而不戳穿,致使烧灵屋的习俗就愈演愈烈。
由于迷信活动增加,将导致丧葬费用不断攀升,丧事过后的家庭矛盾纠纷也纷至沓来。因为丧葬费用分担等问题,导致弟兄之间、姐妹之间、妯娌之间大打大闹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的甚至导致弟兄姊妹反目成仇,从此不相往来。所以减少封建迷信,既可以节约费用,又可以减少这些社会矛盾。

1c8e01ee14e8e1f65d8006a154707d4a.jpg
三、逐渐以鞠躬礼代替跪礼
现在农民不仅是在经济上死不起人,还存在一个孝子跪不起的问题。从逝者断气开始至最后烧灵屋结束,孝子们需要跪很多天。首先从报丧跪起,见到任何亲友都需要跪,否则别人认为不恭,不肯过来帮忙。其次,所有的亲朋好友过来吊唁,也必须跪。再如做道场念经、开追悼会,需要几个小时连续不断地跪。出殡路上需要多次跪,烧灵屋也要跪。待丧事办完,很多孝子都无法站立,身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这叫送走死人,磨死活人。我有一个亲戚,他母亲17岁生了他,他母亲92岁去世、他已75岁,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健康,丧礼第一天,他也坚持跪,可跪了几次就没法站起来了,后面只好作罢。他把母亲送上山,就住进医院了……
我翻遍《中国通史》,特意研究了国人跪的历史。宋朝以前有跪,但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这是一种双膝着地的坐姿。从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礼,如站立时行揖礼,但那时相互叩拜是对等的。君王与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势见面,只分主次、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才是单方面的拜叩,那是因为天地是无法还礼的。到了宋朝,凳子椅子等高腿坐具彻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废弃,作为正坐的副产品“跪礼”也变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礼节出现了不对称。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俯于坐者脚下。在宋朝人看来,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对于普通人,天地君亲师,只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见了君主,宋朝人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后面的亲与师更不用说。至于中国人什么时候有了跪礼呢?这得追溯到元蒙时期了。蒙古人原本尊卑观念比较淡薄,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决定用跪礼来修正。公元1229年,当窝阔台登基时,耶律楚材说服察合台:“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皇族中长辈和蒙古各部向大汗窝阔台行双膝跪拜大礼。从此,跪拜在元朝一发而不可收,从中国原本最庄重的谢礼变成见面礼,越跪越多,动辄便跪,跪软了膝盖、跪断了风骨、跪没了气节!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跪礼的滥觞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今后逝者的年龄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孝子的年龄也会越来越大。加之国家实行了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未来会有很多孝子有且仅有一个人去承担丧礼全程的跪。如此强度大、时间长的跪,到那时候,高龄孝子的身体还跪得下吗?独生孝子一个人还能跪完全程吗?所以我认为,跪礼改革势在必行:以简单方便的鞠躬礼进行报丧、祭拜逝者和回敬亲友,以握手来迎送吊唁者。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需要从意识上来认识跪礼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然后需要一些在父母生前就很孝顺的人来带头起表率作用,孝顺不到位的可以缓一步,免得被别人骂是不肖子孙。我父亲是1993年去世的,我在当地就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只在父亲的遗体前跪过一次,之后丧礼全程我都是用鞠躬和握手来代替。由于生前我就和父亲探讨过这个问题,父亲欣然同意。其次,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也尽心尽力去孝顺。事后,我的行为不可避免会被少数人议论,庆幸的是,别人没拿跪礼这个事来骂我不孝。遗憾的是,至今无人仿效。
在当今精神和物质都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倡导厚养薄葬的观念,这同样是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建议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去除丧礼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繁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和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将“厚养薄葬”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自我监督机制,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这种风气或许会慢慢演化为民俗。
我是一个中年人,如果不出意外事故,谈自己的葬礼尚早。但我今后一定会嘱咐后辈们,务必将我的葬礼尽量简化。我希望自己未来的葬礼是在一个夕阳满地的日子,有一些亲朋好友出席在葬礼上,手持鲜花、淡妆肃容,说着我曾经的轶事,见证着一个被爱着的人在满满的永恒的爱意中逝去。整个过程简单、肃穆。最后,用轻柔的音乐配上诗朗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d98b099202a1434de48c13df9f1b18c4.jpg
后记:
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终于把这篇既费力又有可能不讨好的文章完稿了。
多年来,我耳闻了很多朋友对农村殡葬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陋习表达了不满,但习俗如此,却都无可奈何。这是我萌发了要写此文的初衷,但写得很累。
一是人累。我对家乡的殡葬习俗本不了解,只能利用每次回家的空隙到处走访“内行”。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对殡葬程序和细节会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释,有些说法还自相矛盾。所以,我经常是写了改,改了又写。在不断改写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没有科学依据的迷信都是信口开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生与和尚要为他们的生财之道提供理论支撑,但他们又各自为战,自然就会有不同版本。
二是心累。少数人(其中也有朋友)对我写这种题材的文章嗤之以鼻,认为我离经叛道。但我坚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有的风气、习俗都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不断变化。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作者:李玉峰,男,双峰县荷叶镇人,县政协委员。现为长沙普勒瑟灵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生性豪爽,喜交友,诚待人。闲余爱游山玩水,偶尔码几个文字自娱自乐。本文首发于双峰五中公众号,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本文。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作者朱旭东。
土著民近期热文
土著民讲堂
用碎片时间走进知识的殿堂
传承文化  完美自我
精彩课程  持续推出
识别二维码快速进入

b8521c9b8a336b80e314db2b8f201776.png
左下方阅读原文,同步抵达
微信图片_20210728163142.png
               
3379bece63ae3c91dff3358266831ee0.jpg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289 | 回复: 293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4-4-29 05:29 , Processed in 0.2449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