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香 发表于 2022-2-8 10:36:33

“罗川八景”指的是哪八景?罗源人必须知道!

本帖最后由 黄花菜 于 2022-2-8 10:43 编辑


细说罗川八景
罗源好山好水,风景秀丽旖旎。古人择其精华,谓为“罗川八景”:莲峰月色、圣水泉声、三川春涨、五里潮平、匹岩飞雪、茅顶留云、紫霄团盖、金粟盘榕。经历百年,时过境迁,风物不再,记忆永存。让我们从史志文献、诗词歌赋、传说散记中,找寻昔日芳迹,再现她的光彩。

莲峰月色


叶鸿峰/摄
在县城南郊,有山形如莲花,故名莲花山。莲花山,有圣水寺、栖云洞、澄心井、眠鹤亭、金钟磹、补陀峰、仙源泉、玉壶井、笔砚峰、巽峰塔,曾经还有莲花寺等。莲花山景点颇多,可谓罗源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然而,“罗川八景”之首写的却不是上述各景,而是莲峰月色。或许,是因为,这些都是实景,而月色是虚景。朦朦胧胧才最美,得不到的才最好。

杨猛/摄从两首古诗中,领略一下她的美。明朝罗源县令章简写下《莲峰》诗:高处观山山更清,寺僧夜半起钟声。临风吹落峰头月,应照莲花彼岸明。清朝罗源人黄道亨作诗《莲峰月色》:朦胧晚翠接青天,镜出蟾宫到处圆。好似玉堂归学士,九重夜夜照金莲。


圣水泉声

在清道光《新修罗源县志》卷四“山川志(下)”,有单独“泉”一节,列有6个泉。分别为:瀑布泉,在拜井里白水山上。丝流如练,界破青山,直抵江浒,虽旱不绝。旧列八景之一,曰“白水悬流”。清泉,在罗平里洪洋。香泉,在重下里香岭。泶泉,在罗平里龙兴岭旁。泉从石罅中出,夏涌冬涸,行人利之。仙泉源,详莲花山。感梦泉,见帘山。可见,古人对于泉的看重;亦可见,位于莲花山圣水寺旁的仙泉源早有盛名。





据《圣水寺志》记载,在圣水寺后百步内,早年有一巨石叫龙虎岩。岩下石缝有泉水溢出,水细如珠。人称“仙源泉”,又叫“圣水”。水声淙淙流进石下的小潭。此景亦称“圣水听泉”,为罗川八景之一。有诗云:“石洞幽涵金馨响,仙泉流出玉壶声。”玉壶井中水清如镜,终年不涸,饮之如尝琼浆。能治病,相传宋时瘟疫流行,“圣水”救治不少人命,因此蜚声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多在龙虎岩上留下诗文墨迹。






三川春涨



杨猛/摄
“三川”何指?据《新华字典》,“川”字基本释义是:1.河流:名山大~、~流不息。2.平原,平地:平~、米粮~。罗源县城自古有三条河流:北溪、中溪、南溪,在清道光《新修罗源县志》书中有具体记载。

杨猛/摄北溪:旧与南溪同,源发蒋山,至四明桥接金钟潭,遂与南溪分支入可溪,过资寿坂,汇小西门外众水入水关。每夏秋大雨,溪流泛溢民居。乾隆庚戌年(1790年)疏浚北溪,乃于可溪甃石障流,使不与南溪接。自是北溪只汇小西门外众山之水入水关,过关桥、崇德桥至双石桥(即长寿桥)环绕宅前谓之环溪,仍出水南门与南溪汇。中溪:即南溪支流。自南庄潭分入西水关,穿市心,过塔兜、米行下,出南水关,仍与南溪汇。“旧志”云:“中溪之水,可制四明毒火。明宣德间塞,火患频见。成化时,知县施宏督民疏之,复塞。国(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浚。”今复淤塞。南溪:源出蒋山。至尖山王才桥接水鼓下流,逾白塔,下四明桥, 接金钟潭,直下南庄潭,环城迤东汇中溪、北溪之水,过沈尉桥,旋转九曲达五里渡入海。


此书中附“三川春涨”图,所标示三条溪流系在围城之内。可见,此处“三川”是指罗源县城内的三条河流(溪)。

五里潮平



关于五里,留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丽。一是五里码头。那时候,往返碧里、鉴江一带乡村,基本是乘船,每天有渡轮。讨海小捕的鱼货,也从这儿上岸,挑到城关出售。船来船往,攘来熙往,好不热闹。用今天的话形容,这是混合码头、交通枢纽。二是五里大桥。那时候,这是县内最长的公路桥,又称罗源大桥。位于福汾公路99公里337米处,跨罗源湾顶部五里村与渡头村之间。原为木台木墩木面桥,长189米,共13孔,其中5孔跨径18米,8孔跨径10米1969年3月,决定新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取代木桥,新桥址选在木桥上游6米处,7月动工,1970年4月建成,造价80万元。桥长208.81米,共8孔,单孔最大跨径22米。



三是五里渡江。那时候,经常举办全县性群众体育比赛,其中一项是渡江(泅渡),场地就在这。用敲锣方式发号,运动员们穿着背心短裤,几只小舢板划着准备救助,众多观众围在两岸呐喊鼓动,构成一道靓丽风景。让时光倒流百年,那又是怎样一道风景?清道光年间掌教罗川书院教授罗源人薛锡熊,曾赋一首回文诗称赞:悠悠道傍水边涯,海上潮来客泛槎。 舟小一身浮雪浪,月明双眼入霜葭。 鸥飞远岸回樯转,鹤放平波映日斜。 秋叶落江渔唱晚,讴声四起打窗纱。


重新修建的五里大桥

匹岩飞雪



陈守强/摄


陈守强/摄
匹岩,位于罗源湾畔碧里乡碧里村双贵山上。匹岩的天空,曾经飘飘洒洒真的雪吗?古人描述:岭头巨石当门,突兀无路,侧转穿入,有巨石突起数十丈势欲插天。其下天然洞室,宽约亩许。僧庐于中,不用片瓦可避风雨。岩缝有仙果树,无雨露而实。清泉滴沥,昼夜不绝,邑中八景称为“匹岩飞雪”。原来,是清泉从洞顶滴沥而下,昼夜不绝,迎风飘坠,抛洒似珠,如同雪花飞。匹岩飞雪,不是雪景,胜似雪景。匹岩胜景有“六奇”,驰名遐迩,“匹岩飞雪”是之一。



清朝黄式诗:老树半空摇,奇泉绝顶飘。蛟龙争石窟,猿狖戏山腰。谷晦惟藏电,江晴欲拍潮。游人不自爱,踨步逼云霄。一岩谁共匹,直欲与云齐。樵牧无人到,神仙有字题。山精好击剑,水怪怕燃犀。今日乘风至,参禅大海西。
匹岩传奇,既有古人对自然天工的赞叹,更有对生活的憧憬和感悟。与其说,匹岩天空曾飘雪,不如说,古人心中有雪飘。

林文杰/摄

茅顶留云


虽然匹岩飘落的不是真的雪,但是茅山留住的却是真的云。在罗源县城外之北,有仙茅山。因“两峰秀峭,嵯峨并峙”,故曰“大茅”“小茅”,又名双茅山。仙茅山因其挺拔俊秀,让天上飘过的云朵也要驻足而观。茅顶何以留云?固然因其美,或者也因其善?


换个角度。古人说:“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山美看得见,山善蕴其中。人心存至善,此生留祥云!



紫霄团盖

紫霄岩,俗称“娘娘岩”,位于县城北郊外,今属起步镇。古书记载:巅有巨石,平坦如“香案”,前刻“石屏”二字。岩半古榕盘错,人莫能攀。下有石台。刻“静观雅趣”四字,宋时题也。构成“团盖”景致的,应该有两个要素:巨石和盘榕。花岗岩石体量大且平坦,古榕根深叶茂盘互交错,远远看去,仿佛山上有个盖子似的。紫霄岩上盘榕似盖,金粟寺外盘榕如门。如今再上紫霄岩,巨石依旧在,不见当年榕。紫霄岩又称“石八娘岩”,源自一个凄美的传说:紫霄岩山对面的潮格村有一座低矮的房屋,俗呼“官厅丘”,乃是五代时石元帅的府第。石元帅生二女,长名月华,次名雪英。石元帅夫妇相继去世,遗下姐妹二人相依为命。她们不但长得姿容出众,而且精通诗文,因其才貌惊人而遭“山贼”虏掠。行至硋窑村西的镜湖前,月华说:“我们宁死而已,决不受辱!”姐妹二人纵身跳入镜湖而没。


再说中溪头有一书生名叫林戆孙,父亲早丧,家贫好学,夜间苦读经史,白天上梅峰砍柴,奉养母亲。因此乡里人都叫他“林孝子”。有一年发生战乱,戆孙背母上梅峰紫霄岩下避祸。一日,倦极枕石假寐,朦胧中梦见两位美貌而容仪端庄的少女,邀他进屋,谈论诗文。姐月华口占一律,云:
世乱年荒起盗兵,纷纷蝼蚁尚逃生。妾身不幸遭俘虏,雨涕何时积恨平。百尺潺湲探禹穴,寸心皎洁付陶泓。皇天不泯坚贞女,召拜云阶浪得名。妹雪英接着吟道:昔日繁华若转蓬,千玑万琲总成空。肉芝胜比莲花鲊,甘露何如竹叶浓。物外烟霞随处得,世间风雨任牢笼。知君已有曾参道,暂与寻常一径通。



吟毕,对戆孙说道:“吾乃石氏二女,遭难而死,上天怜悯我们姐妹贞烈,敕为‘水火二部真妃’,封此岩为‘紫霄岩’,命我们主管。先生是位孝子,早已闻名于乡里。现今虽然贫困,不久定当富贵。”说完,送他出门。戆孙醒来,睁眼四望,人屋俱无,知是梦幻。但因迷信,渴望遇“仙”,助他早日高中,于是将二女所吟之诗抄录下来。后人把诗镌刻在梅峰寺的薯园中一块1米多高的不规则大石上,字径约2寸见方,但“文革”中石刻被毁。

金粟盘榕

金粟寺位于县城东郊。唐清泰二年(935年),僧了一建。元至正间(1341-1368年)重建。明天启间(1621-1627年),僧海藏重修;崇祯六年(1633年),砌曲径路、墙垣。清康熙间(1662-1722年)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住持僧比丘率徒重建大堂。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大雄殿,为土木结构,单檐悬山顶,旁有钟鼓楼,以3.3米长圆石为前柱,楼重檐四阿式。再前两庑为僧舍,大雄殿之后为香积厨,中为客厅,右为花厅、藏经楼。金粟寺有一奇观,门口有棵大榕树,樛枝入地,就像用树枝插地围成门一样。


千年古寺,老僧好礼,盘榕当门,曲径通幽,一幅多么静好的人间风景。

金粟寺旧的大雄宝殿



END

转载自:罗源县融媒体中心来源:《感受人文罗川》作者:龚庆忠编辑:康琳审核:叶琴祥洪映

山水情缘 发表于 2022-3-22 14:20:42

可惜大多都没去过,有空走一走不错!

大象飞照相馆 发表于 2022-10-15 06:51:16

收藏打卡!配上地图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川八景”指的是哪八景?罗源人必须知道!